熱搜專欄
貿易逆差下的美國關稅政策
資料日期:2025/04/07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宣布對全球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其中對台灣課徵高達32%的關稅。這項政策的核心在於美國政府認為長期存在的貿易逆差問題嚴重影響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 根據川普政府的說法,「對等關稅」的計算方式是將美國與某個國家的貿易逆差金額除以該國對美出口的總額,再除以2作為最終的關稅稅率。以中國為例,2024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2919億美元,而中國對美出口額為4338億美元,按照這個公式計算出來的關稅率為32.5%。 不過,多數經濟學者認為這種計算方式存在嚴重問題。首先,貿易逆差的產生往往是由於各國經濟結構、產業發展以及消費偏好等多重因素造成的,不能簡單地歸咎於某個國家的「不公平競爭」。其次,美國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使其能夠承受較大的貿易逆差,因此單純依據逆差金額來課徵關稅並不恰當。 此外,川普政府的這一政策也被批評存在明顯的政治訴求。通過大幅提高關稅來「懲罰」貿易逆差國家,無疑是川普在競選時承諾的一部分。但從經濟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可能會引發全球性的貿易戰,最終損害美國自身的經濟利益。 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台灣政府已經提出了五項應對策略。包括從「零關稅」談起、擴大對美採購、爭取公平競爭的區域性待遇等。不過,在短期內要根本改變美國的關稅政策並不容易,台灣及其他國家勢必要做好長期應對的準備。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