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碟雲-愛悠熱搜專欄

熱搜專欄

拖吊界蘇志燮
教師短缺
韋克爾
寧靜車廂
飛碟雲
機器狗
泓德能源
石崇良
女神Enako
營建廢棄土
38度酷熱
核三公投不通過
澤倫斯基
烏俄停火
世運女壘
世運女壘
U15台灣奪冠
核三公投不通過
英特爾
澤倫斯基
世運女壘
烏俄停火
世運女壘
粉紅收屍隊
范曾
東京威力科創
東京威力科創
普發現金
普發現金
追風音樂燈光節
賈永婕
東京威力科創
曾達夢
雙普會
高柏鎧
楊柳颱風
林庭謙
楊柳颱風
2400元粉底液
大雷雨
英相強生
比亞迪登台
詹智能
大木作技術
李在明
辣的
司法打詐漏洞
20%
西南氣流
基設安全漏洞
大罷免大失敗

飛碟雲(莢狀雲)頻現台灣上空:成因解析、熱區與觀察小提醒

資料日期:2025/08/27

近日全台多地出現俗稱「飛碟雲」的莢狀雲(lenticular cloud),從台北盆地、陽明山東側,到台東、大武山與武陵農場都有民眾拍照上傳,引發討論。中央氣象署與前局長鄭明典指出,莢狀雲並非外星或怪象,而是大氣中「駐波」作用下,穩定且含水氣的風流經過山脈或地形時,上下擺動造成的凝結現象:氣流在波峰被迫抬升遇冷凝結成雲,波谷下沉變暖再蒸發消散,如此反覆形成中間厚、邊緣薄、像豆莢或飛碟的凸透鏡狀雲層。 形成條件通常需三要素:足夠風速、充足高空水氣,以及越過山脈的流動;高度多在約2,000至8,000公尺,出現位置常與地形固定關聯,因此在同一地點(如陽明山東側、山脊背風側)反覆可見。 氣象專家提醒,莢狀雲常伴隨強風或鋒面變化,若與熱帶低氣壓或增強的季風槽同時出現,可能預示局部降雨或風向、溫度變化,但單一現象並不等同颱風或暴雨必來。觀賞建議:遇見時可安心拍照留念,但不要直視太陽、切勿進入受保護花田或破壞景觀;天氣短時間內會快速變化,外出仍應留意氣象局發布的即時警報。最後,莢狀雲因成因與地形密切相關,常成為地方性的「天空指標」,也是拍照與科普教育的好題材。

資料來源

An unhandled error has occurr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