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專欄
北京「九三閱兵」:軍武展示、國際列席與區域敏感性的交錯
資料日期:2025/09/03
2025年9月3日,中國在天安門舉行以「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為名的盛大閱兵,除大陸官方強調紀念意義外,此次典禮更被外界視為一次兼具軍事示能與外交宣示的「主場外交」。來賓名單含俄羅斯總統蒲亭、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伊朗高層代表,並有東南亞數國高階領袖到場;印尼總統普拉伯沃在國內示威後臨時恢復赴會,凸顯各國在中美競合中取捨的微妙權衡(參考:CNN/中央社)。 軍力展示方面,官方安排徒步、裝備、空中等約45個方隊,並規劃陸海空與火箭軍等聯合作戰群體編組。台灣國安分析指出,裝備方隊將亮相多款新式與無人系統,並以東風-41、巨浪-3、東風-17等遠程戰略打擊能力為焦點,意在呈現「核與遠程投射」能力的進展;空中梯隊亦有第五代戰機與大型運輸機混編出場(參考:中央社、BBC)。 政治與權力面的觀察亦不容忽視:閱兵正值解放軍高層近年來人事頻繁變動與整肅的背景下舉行,高層「在場或缺席」被視為解讀黨、軍內部權力結構的重要指標;外界也關注習近平是否以此強化對軍隊的控制(參考:BBC、中央社)。 國內穩定與資訊控管成為配套:為呈現閱兵「藍天」與維安,北京提前調整工業、交通與網路作業,市場與建築工地短暫停工;另有報導指在閱兵前曾出現短時全網斷流測試,顯示當局在訊息流控與危機管理上的準備(參考:中央社)。同時,閱兵前夕中國內部也有抗議與異議訊號,包括疑似張貼「總書記下台」的大字報,以及在大陸外部社群流傳的治安事件影片,凸顯國內矛盾與社會壓力(參考:中央社、自由時報)。 兩岸與區域回應:台灣方面對於泛藍政要受邀出席表達高度關切,政府官員與國安人士警示,個別人士赴會可能被外界誤解為代表台灣官方立場,並可能損及我方國際形象;民進黨公開批評部分在台政要參與閱兵是「幫助對岸耀武揚威」,顯示閱兵已成為兩岸政治角力的新場域(參考:自由時報、中央社)。 評論與後續觀察:外媒將此次閱兵視為習近平對外塑造「反美聯盟」與對內展示統治與軍力的雙重舞台;台灣與區域國家應關注閱兵後是否接續全軍戰略演習、武器實戰化節奏及大國外交聯動,這些動態將直接影響區域安全評估與國家防務準備(參考:CNN、中央社、BBC)。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