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專欄
海鯤號啟動潛航前最後整備 高雄碼頭可見鷹架與無人艇護航
資料日期:2025/09/06
高雄—國造原型潛艦「海鯤號」進入海上測試最密集階段,近兩周移泊與整備情形成為外界關注焦點。海鯤號於9月2日晚自大乾塢移泊至高雄港第91號碼頭,碼頭現場可見潛艦帆罩四周以鷹架包覆、甲板有黃色圓柱狀物與緊鄰的工作平台船,外觀顯示仍有大量檢整與設備調校作業。台船對外僅表示「按計畫進行,沒有其他評論」。 海軍與台船規劃,海上測試先由浮航(surface afloat)組合驗證轉為淺水潛航試驗,首波深度預估為約50公尺,後續將依表現進入約200公尺深水測試及必要的作戰測試。海軍參謀長曾說明,浮航通常執行3到4次,並在每一階段進行裝備調校與艙內水密測試;海鯤號已於6月至7月完成前三次海測與浮航驗證,7月8日進入乾塢檢整,9月再度移泊碼頭準備下一階段測試。 值得注意的是,台船自製的軍用級無人艇「奮進魔鬼魚」在乾塢及碼頭外同步出沒,擁有自主航行、AI目標辨識與群控等功能,顯示國內海軍自主裝備測試同步推進。國防部預算書也指出,海鯤號原型艦總經費編列為新台幣493億多元,且未來後續量產艦仍在簽約與編列階段。 海軍的相關後勤鏈也在調整:國防預算指出,為把關外購裝備與專案進度,將擴增駐廠代表人力,海鯤號相關外購裝備預計派出多名駐廠代表赴美、歐等地把關。此外,關乎潛艦戰力的MK-48長程重型魚雷採購雖已核定型號,但交付時程延宕;近期公開資料顯示,首批演訓用操雷計畫於明年交付,24枚戰用魚雷則預計分批於2027至2028年到貨,海鯤號若順利通過測試將可搭載相關武器系統,提升水下嚇阻能力。 台船與海軍接下來會視天候、海象與測試結果決定出港時機;現場目擊之鷹架、平台與支援船,顯示還有若干系統需在碼頭完成最終檢整,外界若要觀測海測進程,仍須等待官方發布下一階段時間表。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