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專欄
政院推「好孕3方案」:中央生育補助統一提高至10萬元,人工生殖與凍卵也加碼
資料日期:2025/09/17
為回應少子化危機,行政院近期提出「好孕3方案」,擬將現行各類保險所給付的不一致生育給付,統一補貼至每名新生兒新台幣10萬元,雙胞胎按比例發放;方案包含三大面向:一、生育補助統一為10萬元(含公保、勞保、農保、國保、軍保及無保險者),預估受惠約12.7萬人,中央另編列約47.2億元補足差額,預計於2026年元旦上路,但須待立法院預算核定後才能正式發放。二、人工生殖補助大幅提高並調整年齡分界:將年齡切點下修至39歲,39歲以下每胎可補助6次療程,且第1次補助由10萬元提高至15萬元,第2、3次從6萬元提高至10萬元,第4至6次維持6萬元;39歲以上及40至45歲的補助次數與金額亦有調整,整體人工生殖補助預算約25億元,並限制39歲以下單胚胎植入以降低多胞胎風險。三、醫療性凍卵(生育保存)補助:針對因癌症或類似醫療需求可能喪失生育能力者,補助女性取卵每次上限7萬元、男性取精8000元,試辦對象為18至40歲病友,相關試辦預算小規模編列,部分縣市亦有擴大加碼的做法。 中央方案強調公平性與可近性:行政院政委指出,現行各類保險給付落差大且部分無保民眾無法領取,統一補貼可消弭差距;同時配合增加人工生殖補助比率,減輕不孕治療經濟負擔,期望提高生育率。衛福單位並提醒,孕產期間仍可依國健署現行公費產檢(14次產檢、3次超音波等)獲得完整照護。 地方政府同步動作或加碼:新北市宣布提高地方生育獎勵(如第1胎4萬元、第2胎4.5萬元、第3胎5萬元)並增加「好孕專車」趟次與補助;連江縣(馬祖)已在地方案基礎上提出2026年提高在地生育補助幅度;台中市則以「台中愛胎萬」等在地方案持續鼓勵生育。地方加碼與中央10萬元制度可並行,但各縣市財源與預算編列仍需協調。 專家與民間的關注點包括:1) 預算通過與執行時程是否如期、補助發放流程是否順暢(例如是否與現有生育給付併申請並追溯發放);2) 人工生殖與凍卵補助的適用範圍與公平性,部分生殖醫學專家呼籲應逐步擴大至非純醫療性凍卵(保存生育能力的早期介入);3) 單靠現金補助能否根本改變晚婚、晚育與育兒成本高漸趨成因,仍需配套如托育、公托擴充、托育零排隊、職場友善措施與長期住宅與育兒服務規劃。 整體而言,「好孕3方案」在金額上是向齊一化與提升補助率的重要一步,若能搭配托育、就業與醫療等整體配套,才有機會對生育率產生長期影響;後續焦點將落在立院預算審議、各地加碼協調與補助實務的落實流程上。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