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專欄
洪秀柱出席北京「九三閱兵」與王滬寧會面 引發台灣政治與法律爭議
資料日期:2025/09/05
前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於2025年9月3日赴北京出席中共舉辦的「九三」閱兵,並在天安門城樓觀禮、出席招待會;次日並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洪在會中稱讚閱兵展現捍衛民族與保衛和平的決心,表示身為「炎黃子孫、中華民族」感到驕傲;王滬寧則公開讚許洪秉持「民族大義」並堅持「反獨促統」立場。此一行程在台灣引發強烈爭議與多面向回應。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陸委會)重申立場,援引2015年對台政要赴天安門觀禮的譴責文本,表示此類出席「偏離國家立場、沒有積極維護政府尊嚴」,對此深表遺憾。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進一步指出,洪曾任立法院副院長,是否觸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9之3條的列管範圍,陸方將以較積極角度看待;若立法院啟動調查,陸委會表示會全力配合。該條文涉「曾任涉國安、國防、外交或重要機敏職務者」,如認定違規,可處新臺幣十萬元至五十萬元罰鍰,且必須由原任職機關(如立法院)發動審查會程序。 在政黨層面,國民黨中央則表示「只要不違法均予尊重」,強調兩岸交流應依現行法律;但黨內與外界對於黨紀與道德責任有不同聲音,部分藍營人士刻意與洪切割、強調個人行為不等於黨的立場。執政的民進黨與綠營立委則嚴詞批評,認為政要參與此類政治化閱兵涉及國家認同與國安風險,應以嚴格標準處理,並支持若有法理空間就追究責任。 媒體與學者評論聚焦兩大議題:一為政治與歷史話語權——中共利用紀念活動塑造抗戰敘事,台灣內部如何回應並爭奪史實解讀;二為法律與機制——現行兩岸法規存在灰色地帶,針對曾任要職者赴對岸參與具政治性活動的認定需要更明確程序。部分聲音呼籲立法院應主動調查以釐清法律適用,但也有分析指出,立院的黨派結構可能影響能否啟動實質問責。 這起事件再度凸顯兩岸敏感議題在台灣內部的分裂:如何在保障兩岸交流的同時,維護國家主權尊嚴與國安利益;以及當政治人物以「個人身分」參與對岸政治性活動時,現行法制與黨內自律是否足以應對。未來數日內,是否有立法院調查、黨內紀律處分或行政機關的後續程序,將成為觀察重點。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