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專欄
黃岩島設保護區引發區域緊張:生態保育與主權角力
資料日期:2025/09/14
中國國務院於9月宣布在南海有主權爭議的黃岩島(Scarborough Shoal/中方稱「黃岩島」、菲律賓稱馬辛洛克灘)設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並由國家林草局公布範圍:總面積約3523.67公頃,核心區1242.55公頃、實驗區2281.12公頃。官方稱此舉旨在保護珊瑚礁等海洋生態,但立即引發菲律賓、台灣及美國等國強烈反彈。菲律賓已提出正式外交抗議,重申對黃岩島的主權與管轄權;中華民國外交部亦指此舉非法、凸顯霸權心態。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公開表態支持菲律賓,指中國以保護區名義限制菲律賓漁民進入傳統漁場,並呼籲遵守2016年海牙常設仲裁法院(PCA)裁決;歐盟駐馬尼拉代表團也對菲方表達支持。 此一行政劃設具有多重意涵:一方面,中方將生態保護作為合法性說辭,強調需加強對進入船隻及漁業活動的管理;官方學者進一步指控菲國漁業為當地生態威脅。另一方面,分析人士與區域國家憂心,此舉可能成為延伸執法權與管控的「法律化」手段,與中國自2012年起對該海域的實際控制相互配合,屬典型的灰色地帶策略,恐提高衝突與誤判風險。 背景上,PCA於2016年裁定中國若以阻止菲律賓漁民進入黃岩島為由,屬非法;但北京不接受該裁決。過去一年該海域已發生多次海上對峙與驅離事件,並伴隨區域盟友演訓與自由航行行動,凸顯地緣政治敏感度上升。 展望:若各方未恢復對話並依國際法處理,保護區劃設可能成為常態化的行政與執法依據,進一步限制傳統漁權並改變事實管轄。專家建議透過多邊機制、科學監測與透明規範尋求共識,並避免在海上權力展示下發生不可逆的軍事衝突。 (整理報導)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