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專欄
柯志恩與美濃「大峽谷」:揭弊、質疑與政治角力的延燒
資料日期:2025/09/14
重創高雄地方議題的美濃「大峽谷」盜採案,近日成為朝野攻防焦點,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既是揭弊聲音,也被捲入政治質疑與司法與行政處置的拉扯中。 事件始於民眾與地方陳情指出美濃多處農地遭盜採、回填營建廢棄物;柯志恩自9月初多次會勘、邀集中央與市府單位到場,並要求重罰與監管、檢視水質與回填土方來源,主張須建立大型監測與檢查站並研議修法。高雄市府隨後多次稽查並移送檢調,對涉案人開罰、扣押機具,部分案件累計裁罰逾千萬元,對已查證的地主石麗君處以300萬元罰鍰並移送偵辦。 但此一行動也引發攻防:民進黨地方人士指稱陪同會勘者與涉案地主相關,質疑柯是被「棋子」利用;更有綠營以圖片與文字於公開平台批評柯志恩「爆破自家特助」,柯隨即在高雄地檢署提告妨害名譽,反擊為遭受「烏賊戰」抹黑。民進黨回應則以公共議題評論為由,提醒勿濫用司法資源。 除美濃案外,柯志恩近期亦在財劃法修正、興達發電廠事故等議題上與執政陣營交鋒,主張應由行政院提出版本並強化執行與監督。她表示,揭露問題源自多次民怨陳情、非刻意操作,強調支持市府嚴辦不法、期待檢調徹查到底。 觀察者指出,此案同時呈現地方治理、利益糾葛與選舉政治交織的樣貌:檢調與市府已展開追查與裁罰,後續若能釐清回填土方來源、強化監管與修法防杜漏洞,對遏止類似犯罪有實質效果;但若攻防演變為人身指控與司法對決,也可能讓公共議題討論走向對立,影響後續政策推動與地方信任重建。柯志恩的下一步,在於能否將揭弊行動轉化為具體法案與監督機制,並在司法程序中說明自身角色與立場。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