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專欄
甲骨文押注AI算力與雲端 營收預測驚動市場與風險疑慮並存
資料日期:2025/09/11
美國軟體巨擘甲骨文(Oracle)於2025年9月公布的財報與展望,瞬間改寫市場對雲端與AI算力需求的預期,也引發資本市場的劇烈反應。公司報告顯示,甲骨文2026財年第1季營收為149.3億美元、淨利29.3億美元(非GAAP每股盈餘1.47美元),數字略低於市場預期;但管理層對未來的超級成長預估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甲骨文預估旗下雲端基礎建設(OCI)在2026財年營收將達180億美元,年增77%,並進一步預測未來四個財年OCI營收分別達到320億、730億、1140億與1440億美元,表示四年內有機會放大近8倍。已簽約但尚未認列的剩餘履約義務(RPO)暴增至4550億美元,管理層並表示短期內有機會突破5000億美元,反映大型客戶簽約動能強勁。 市場反應迅速。甲骨文股價在消息公布後一度跳升逾40%,使公司董事長兼技術長拉里·艾里森(Larry Ellison)與執行長薩弗拉·凱芝(Safra Catz)的身家大幅增加,亦推動相關科技、雲端與AI概念股上揚,並對國際股市與台灣ADR等產生連帶影響。 此一樂觀藍圖背後也伴隨風險與質疑。外電披露,OpenAI等大型AI用戶與甲骨文簽署大型雲端採購協議,據稱OpenAI計畫在約五年內向甲骨文採購規模達3000億美元的算力,並需大量電力與資料中心建置(文件提及約45億瓦用電能力)。分析師指出,這類大型合約雖能快速推升未來營收,但同時使甲骨文在短期內承擔龐大的前期資本支出與供應鏈風險;標普資料亦顯示,為追趕AI熱潮,甲骨文的負債水準相對提高,外界關注其資本支出與舉債節奏。 產業觀察員提醒,甲骨文的成長故事既受惠於AI算力需求爆發、與NVIDIA、OpenAI等夥伴的合作,也面臨單一大客戶集中、資料中心與晶片供應壓力、以及地緣政治與能源考量等挑戰。投資界對於甲骨文未來幾年是否能把雄心變為穩健持續的現金流,存在分歧;部分投行已上調評等並上調目標價,另有聲音呼籲關注資本支出與合約集中度風險。 總結來看,甲骨文正在從企業軟體供應商向大規模AI基礎設施供應者轉型:若雲端與AI市場如公司所預估般成長,甲骨文可望成為贏家;但快速擴張同時帶來財務與營運的難題,未來數季的訂單落實、資本支出管理與客戶分散度,將是觀察重點。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