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專欄
鄭秀玲再戰公領域:從京華城指控到大學監督主張,學者立場成公共議題焦點
資料日期:2025/09/11
台大經濟系兼任教授、前時代力量立委鄭秀玲,近日以連串投書與新聞稿將自己置於公共監督與政商關係的討論中心。她9月10日在媒體撰文指控京華城案關鍵人物沈慶京30年前藉承銷之便取得中華工程公司(中工)與中石化股權,並疑涉掏空與不當操作;沈氏發聲明反駁並表示將採取法律行動;鄭秀玲11日隨即以新聞稿重申其指控屬實,並援引當年媒體報導、學者與財經評論(包括謝金河、張玉山等)作為佐證,呼籲司法單位檢視相關事證,勿讓不當得利者逍遙法外。她稿中並指出,沈氏近年積極遊說並疑似行賄以取得京華城改建容積利益,是延伸的公共利益議題,關係城市規劃與司法監督。 除京華城爭議外,鄭秀玲長期關注大學治理與立法院職權制度。她曾多次在立法院及公開場合主張恢復或強化國立大學校務基金的稽核與民主監督機制,主張學生與師生代表應納入經費稽核委員會,避免校長兼具管理與監督而成為「球員兼裁判」。她也對「產學創新條例」等教育與產業法案提出警示,憂心鬆綁可能導致校長任命與學術自治被削弱、出現「校長獨裁」風險。 在國會改革議題上,鄭秀玲也不諱言對部分立委與程序做法的批評,曾公開表示將退出時代力量並支持其他公民行動訴求;對於國會增強監督工具的必要性,她既擔憂濫權,也強調程序正義與公開討論的重要性。對其近期批評,民眾黨立委黃國昌則回應尊重並表示虛心傾聽。 觀察者指出,鄭秀玲以學者與前立委身份參與公共議題,常採寫作與提案並行的方式,試圖將學術研究、媒體報導與立法倡議結合。她的做法一方面把焦點放在資產權、城鄉改造與大學治理等長期制度問題;另一方面亦伴隨激烈的法律與媒體攻防,未來是否引發司法調查或進一步的實質查核,將成為外界關注的下一步。對於當事人的反駁,鄭秀玲主張以既有公開資料與當年報導為據,呼籲司法與監督機關負起查核責任,還公眾一個清楚事實。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