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專欄
花蓮堰塞湖潰流慰助方案出爐:25項、逾25億元資源佈署 一站式平台10/7受理
資料日期:2025/10/03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下旬潰流,重創光復鄉,釀成多起死亡、失蹤與大量淤泥侵入家園。行政院及多個中央部會已於10月上旬陸續公布慰助與復原措施,並結合民間募款,啟動短、中、長期救助與重建布局。 主要慰助重點包括: - 中央整體方案為「25項、投入至少25億元」,對象涵蓋災民、原住民、農民與業者,並要求以「從速、從簡」原則辦理。 - 個別給付:死亡慰問金100萬元、重傷慰問金25萬元;家園復原慰助金每戶10萬元,淤泥垃圾清理補助每戶5萬元。 - 生活協助:9、10月水電費由台電、台水主動吸收;租金補貼、旅宿安置與短期生活支持等措施同步規劃。 - 車輛與財產:汽車(含大型重機)報廢補助每台5萬元、機車每台1萬元;商家設備汰換、製造業修繕與中小企業復工貸款等也列入扶助項目。 - 農業救助:提供天災現金救助、低利貸款、農保費補助、農田流失及埋沒補助等,並協助農機與畜牧設施修復。 - 原住民急難扶助:依原民身份加發慰助款與生活扶助。 - 衛福支援:設置醫療站、無卡就醫、送藥機動服務;實施3個月免部分負擔、6個月免健保費等措施。 行政院規劃自10月7日起,由政務委員率領部會進駐災區、設立「一站式服務平台」,現場說明各項救助、諮詢並直接受理申請;相關作業將與地方政府、農會、郵局等單位協作,並採用賑災基金會與善款補助等多元經費來源。 民間捐款動員迅速,賑災基金會「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專案募款」截至10月初已募得約新台幣7.8億元,並已先行撥付逾1億元,用於死亡、失蹤賑助與家園清理等急需項目;後續將依災情擬定中期安置與長期復原方案。 復原現場仍面臨多重挑戰:清淤進度雖有志工與機具支援,住家淤泥清理執行率已逾八成,但道路與公共設施清淤仍在進行中,堤防、河道的復建與監測也列為後續長期工作重點。此外,專家提醒暴雨與河道再阻塞的風險仍存,相關工程與安置須同步規畫以避免二次危害。 事實上,各地的數位「一站式平台」先例(如台南)在慰助作業上已展現效率:透過線上表單與跨機關資料交換,可加速審查、減少民眾負擔。行政院與地方表示,將汲取經驗,盡速讓慰助金與實物支援到達受災戶手中,同時強調發放過程將以公開、公平為原則,避免資源重疊或漏補。 編者按:受災民眾應留意地方政府與一站式平台公告的申請時程與所需文件;民間捐款者若要協助,可透過賑災基金會與政府指定管道,以利資源統籌與專款專用。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