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專欄
解析華南中層雲系:雨勢來源、影響與防災準備
資料日期:2025/10/28
近年秋季與冬季,華南中層雲系屢成台灣短時降雨的重要來源。10月下旬受東北季風夾帶華南中層雲系東移影響,中央氣象模式顯示:中部以北及東半部迎風面水氣增多,局部短暫降雨或短時強降雨機率提高,北台偏涼、南部則日夜溫差大。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最新歐洲模式(ECMWF)模擬支持上述趨勢,並提醒迎風側如北海岸、大台北、宜蘭山區有局部大雨或瞬間強降的風險。 天氣現象的成因上,華南中層雲系屬中高度(中層)雲雨帶,源於華南、巴士海峽一帶的潮濕空氣,向東移動時遇東北季風或地形向升,易在迎風側形成降雨。此類雲系不一定帶來長時間豪雨,但短時強降與持續滲透仍會增加山區坍塌、沖刷與溪水暴漲風險。 實際影響已見端倪:新北市新店地區因連日降雨導致山坡土壓與擋土牆潛在危險,市府趁雨勢間歇擴大預防性撤離,並執行排水引流、覆蓋帆布與邊坡加固等搶修工程,以避免二次坍塌。地方政府與公會技師同步監測現場監測點,強調以居民安全為優先並超前部署。 防災與生活應對建議:一、密切注意中央氣象局與地方政府發布的大雨、土石流及低溫特報;二、山區、邊坡與溪畔居民應檢視排水與通報管道,遇異常聲響、裂縫或泥水上升立即撤離;三、行車或登山避開瞬間強降及溪流;四、公共建設單位於雨勢間歇加強邊坡支護、排水及臨時遮蓋作業,以減少雨水滲入與二次災害機率。 總結:華南中層雲系雖非颱風,但在季風與地形配合下,能在短時間內造成顯著局部降雨與山區風險。面對近期天氣模式,政府、專業團隊與民眾應持續監測、提前部署並遵守撤離指示,以降低災害發生與損失。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