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專欄
從議場一句話到全民洗腦歌:〈沒出息〉如何變身跨海文化現象?
資料日期:2025/10/12
「本來應該從從容容、游刃有餘,現在是匆匆忙忙、連滾帶爬……沒出息!」這段源自民進黨立委王世堅昔日質詢的話語,經剪輯、配樂和AI動畫包裝後,在短短數週內成為網路病毒式現象。《沒出息》不僅在中國短影音平台爆紅,也紅回台灣,衍生出完整MV、動漫版、重金屬與交響改編,甚至成為舞台劇、頒獎典禮與政治人物自嘲的素材。音樂人與網友分析,這首「歌」的關鍵在於王世堅的語氣、表情與節奏感——原本不經意的政治語句,透過聲畫重組,變成既嘲諷又療癒的集體情緒發洩管道。 創作熱潮帶來創意,也伴隨爭議與反思。劇場、藝人與名人在娛樂化政治語彙時,激發大眾共鳴,但有時語言的擴散會超出掌控:媒體也報導在私人生活中「沒出息」一語造成嚴重衝突,甚至引發刑事案件,使人重新檢視語言激化的可能後果。此外,「沒出息」作為嘲諷詞亦被用於選舉與罷免戰場,成為攻防口號,揭示網路文化與政治論述互相滲透的現實。 專家提醒,這類現象折射出兩個面向:一是數位時代造星與再製的速度,任何片段都有機會被重新解讀成流行文化;二是政治語言被娛樂化後,可能弱化對公共議題的深度討論,甚至在社會情感上造成傷害。未來,面對類似由片段生成的「神曲」,社會需在歡笑與批判之間找到平衡,既欣賞創意,也警覺其潛在社會影響。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