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專欄
「台灣就是台灣」:從川習會到海外發聲的身份與戰略意涵
資料日期:2025/10/30
美中領袖在釜山會晤前夕,美國總統川普一句「Taiwan is Taiwan(台灣就是台灣)」成為國際媒體焦點,也把台灣定位、國際認同與安全議題推上檯面。川習會期間,美方官員向媒體釐清,會談重心在稀土與關鍵礦產供應鏈等經濟議題,並有信心不會被迫在台灣主權問題上作出讓步;同時華府內部仍討論以「豪豬」式軍事投資強化台灣不對稱防衛能力,以提高侵略成本。 在台灣內部,政府與主要政治人物持續強調主權與防衛意志。總統府與行政官員表態歡迎美中溝通,但堅稱「台灣就是台灣」,並將強化國防與經濟韌性作為維持現狀的手段。行政院長卓榮泰亦以相近措辭回應,強調查緝洗產地等經濟安全作為,防止外部勢力利用供應鏈或貿易議題影響我方利益。 國際社群與海外台僑也以文化與活動放大「Let Taiwan Be Taiwan」的訴求:溫哥華TAIWANfest改名與宣傳口號,凸顯文化認同與國際能見度。英國前防長及多位外國政治人物公開稱台灣為獨立主權政體,呼籲民主國家逐步正常化關係。 挑戰仍在:北京對台政策強硬,對兩岸、對外居留與護照問題的政治化回應,顯示台海局勢與法規、宣傳戰的交織。結語上,從白宮專機上的簡短一句話,到全球台僑的文化行動,「台灣就是台灣」既是身分認同的宣示,也是國際外交與安全博弈中的一個關鍵符碼——台灣如何在維持現狀下提升防衛、經濟與國際能見度,將是未來持續觀察的核心議題。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