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專欄
高市早苗問鼎首相:首位女首相可期,但少數政權與聯盟裂痕成最大考驗
資料日期:2025/10/12
重整歷史框架的同時,也伴隨不確定性。自民黨新任總裁高市早苗在10月初勝出,被視為首位可能的女性首相人選;但她能否真正執政、以及如何執政,正受一連串政黨算盤與制度現實考驗。 關鍵在於「自公」26年聯盟的破局。公明黨因政治獻金與政策分歧決定退出聯合執政,導致自民黨在眾議院僅剩196席,距離過半233席差距明顯。公明方面對自民黨在政治獻金處理、靖國參拜與移民政策等表達強烈不滿,尤其高市任命麻生太郎、萩生田光一等人物入閣,被視為觸發決裂的導火線。 在野陣營則看見翻盤契機。立憲民主黨、國民民主黨與日本維新會若能整合,合計約210席,若再獲其他小黨或公明某些議員在特定投票上合作,便可能阻擋高市上位或在決選中翻盤。國民民主黨代表玉木雄一郎已表態有意角逐,並強調「有擔任首相的決心」;立憲黨內亦表示願意就政權輪替進行整合談判,但在核能、安全與憲法等政策上存在重大分歧,談判並不容易。 觀察家與媒體整理出三種近程劇本:一、自民黨在無公明支持下以單獨少數政權登台,但執政推案需四處尋求議會支持;二、自民黨透過說服少數跨派議員(如「有志.改革之會」)取得關鍵票數,勉強維持多數或決選優勢;三、在野黨成功合作,共推共同候選人(如玉木),形成在野聯合政權。哪一種情況成真,取決於未來10天至兩週內的密集協商與議員動向。 對內政與外交的意涵亦不容小覷:高市長期主張強化防衛、推動憲法修正與提升對台、美日安全合作,若成行將使日本對中政策更具硬度;但若因少數執政被迫妥協,政策路徑可能被稀釋。經濟、能源(核能政策)與社會對女性執政的期待與「玻璃懸崖」風險,也是她必須同時面對的挑戰。 短期內,首相指名選舉最早預定在10月20日當週舉行,未來數日各黨的協商與內部決議,將決定高市是否站上首相之路,或日本迎來罕見的在野陣營共主執政。政治人事與政策調整,將成為衡量高市執政能耐的第一張試卷。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