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專欄
健保補充保費擬三大改革 引發存股族憂慮 政院要求暫緩溝通籌商
資料日期:2025/11/06
衛生福利部近日提出「健保補充保費」三大修法方向,包含將利息、股利、租金等改採年度結算、單筆扣繳上限從1,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以及統一獎金起徵點為最低薪資4倍,引發市場與民眾激烈討論。衛福部估計,結算制約影響約480萬人,新增財源可望達新台幣100至200億元;提高上限則影響約1,000人、可增約6億元。部長石崇良強調,改革目的是為「讓有能力者多負擔、促進健保永續」,並稱短期內不會調一般保費,盼以補充保費優先改善財務結構。 改革重點與舉例: - 年度結算:目前利息、股利、租金以單筆超過2萬元課徵,擬改為一年合計逾2萬元就課2.11%。例如若月利息1.9萬元、年合計22.8萬元,應繳22.8萬×2.11%≈4,800元。此規畫可防止拆單避繳,但將使月配息或季配息的高股息ETF持有人、定存族等更易達門檻。 - 扣繳上限調高:現行補充保費上限1000萬元(最高約21萬元),擬提高至5000萬元,對高額資本利得者負擔加重(最高可能接近100萬元)。 - 獎金門檻統一:將獎金起徵點由個人級距改為最低薪資4倍,若明年最低薪資為2.95萬元,年獎金超過11.8萬元即納入課徵,預估影響約200餘萬人。 各方反應: - 市場與存股族憂心:投信及投資人擔心高配息ETF、定存與存股族成為「首當其衝」族群,可能促使業者推出不配息或股利再投資商品以減少課徵基礎。金管會表示將進一步了解。部分民眾批評「薪水已繳健保還要被扣股利」,另有人擔心貼息虧損仍須繳費不合理。 - 專家與民團建議:學者與民間團體支持提高資本性所得課徵以提升公平,但提醒政府要強化所得資料整合與勾稽,避免行政成本過高或出現「賺小錢者交大錢」的逆效果,並討論差別費率或門檻設計以保護兼差與小資族。 - 政府回應:行政院長已指示衛福部廣納各界意見,暫緩具爭議規劃並加強溝通;衛福部表示會就小資族保有「小確幸」及資料勾稽等細節與財政、金管等機關協商,並強調配套包括政府加碼補助與專款投入。 後續時程:衛福部表示將先進入研議與溝通程序,最快於修法後兩年內推動;外界預期實施時程可能落在2026–2027年之間,但具體條文與配套需待廣泛協商與立法院審議後定案。 評析:此次修法主軸為擴大健保費基、提升繳納公平性,短期可補強財源、延緩對一般保費調整壓力;但執行上須兼顧行政可行性、資料勾稽能力與對中低資產者的保護,否則恐生民怨與市場行為改變。政府能否說服社會接受,關鍵在於溝通透明、配套周全與跨部會資料整合成效。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