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專欄
立院初審「停砍公教年金」 藍營推案綠營憂財政倒退與世代不公
資料日期:2025/11/06
立法院近期在朝野激辯下,將國民黨等在野黨提出的「停砍公教年金」修法案送交黨團協商,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初審通過但關鍵條文全數保留,意味後續仍有激烈攻防。此一議題已迅速成為本會期最具爭議的財政與世代正義議題之一。 案內容聚焦三大變動:停止退休所得替代率逐年下修、恢復退休金隨在職薪資調整、或改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直接調整。國民黨主張「停砍非回復」,強調要替退休公教找回尊嚴與基本生活保障,並盼年底前完成三讀;部分民眾黨立委表示支持在此基礎上檢討,但不贊成完全回到2017年前的制度。 執政黨與行政院則警告,若立即停止調降或回復連動機制,將加速退撫基金耗盡。行政院指出,年改已挹注約2590億元,若停砍,公務員及教育人員退撫基金可能分別提前至民國131年、129年用罄;行政官員並示警,退休金與在職所得拉近恐成提早離退誘因,且每年若以預算填補,將嚴重排擠建設、國防與社福支出。 財務與精算面亦成辯論核心。銓敘部長表示,單靠投資回報難以維持永續,公務人員基金若要五十年不破產,需近9.17%的年投報率;過去三十多年平均僅約5%。考試院秘書長劉建忻並提醒,人口老化使得未來缺口擴大,二十年後公教退撫基金每年短差估計可能達數千億元。 民意面,民進黨公布民調顯示近六成民眾支持年改繼續,僅約三成贊成停砍;但亦有部分受訪者因物價上漲而同情停砍訴求。政黨攻防加上公聽會、學者與公教團體陸續表態,凸顯社會對「世代公平」與「職業間差異」的高度敏感。 後續觀察焦點包括:朝野協商能否在財務永續與照顧弱勢之間找到折衷、是否提出新的專屬財源方案、以及修法若通過對國家長期預算與公共服務投入的具體衝擊。政府與學界均呼籲以理性、專業討論為主,避免短期政治操作讓制度走回頭路,將沉重負擔留給下一代。
資料來源